中读

民国影像记忆补白

作者:曾焱

2018-02-28·阅读时长8分钟

6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8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中国军队接收南京时与日军擦身而过。1945年南京(摄影者:顾廷鹏 宣相权) )

与秦风聊老照片,他几乎不关注在收藏市场能够形成价值的任何话题,比如某张老照片是不是原版,存世版数有多少,是蛋白洗印还是银盐洗印,这些年的升值空间有多大。他敏感于为历史“填空”,迷恋老照片所呈现的影像的丰厚历史质感,人的,物的,“透过影像的直观性和证据性,我们可以更完整地看到过去发生的事”。

11月2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1927~1949影像民国”展览,秦风仍是抱着为历史填空的心境。他说,书写中国摄影史的研究者常会碰到一个困惑: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拥有过哪些杰出的摄影作品?作者是谁?底片还在吗?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完整回答这些问题。他观察到一个现象:从事老照片收藏和研究的人,对那些伴随红色革命浪潮而记录时代影像的杰出摄影家已经大多了解,对晚清时期宫廷摄影师和那些著名的民间照相馆,也有人着墨研究,但是从1927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22年的影像创作却让我们感到陌生。秦风说,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多半是从旧杂志翻拍,很难呈现原有的影像质量。他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并非单纯找寻老照片,他往往会一直追索到当年的底片,拿来重新冲印,确认作者的身份和背景资料,给予原创作者应有的尊重,这才觉得算是尽到了责任。

让更多的人看到更接近原品质的纪实影像,是秦风的愿望。他此次为展览提供的图片,全部由原底片冲洗,无论名人肖像还是重大事件,都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重现时代原貌。翻看这些照片,会发现大多数作品都署“佚名”,尤其是1927到1937年之间的照片,基本没有记载摄影者的姓名,几张以前未曾公开展示的民国肖像——教育家蔡元培、狂飙文人郭沫若、女飞行员李霞卿,这些照片也都找不到摄影者的名字。李霞卿少时随父亲赴欧洲留学,演过电影,后来在美国学习了飞行,成为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当年她在上海举行的飞行表演轰动全国。抗战时期,李霞卿以飞行表演在国际上宣传中国抗日并寻求援助,不幸死于事故。现在知道她的人已经很少了,那张立于飞机前的留影,是1935年她在芝加哥深造时留下的,成为这位民国传奇女性的珍贵影像资料。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栗宪庭的村庄史

小堡村的文化产业模板

6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