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全画幅下的索尼谋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6分钟

57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9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 9月23日,在德国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上展出的索尼a900相机 )

“对于摄影师而言,照相机犹如爵士音乐家的乐器。这是你可能会忽视掉的工具,但是你却必须用它来表达心中所想。”这话是很多年前摄影大师威廉姆·克莱克斯顿(William Claxton)对爵士乐作家丹·汉克曼(Don Heckman)说的。2008年10月13日,克莱克斯顿死了,摄影圈里一群老爷子参加完他的悼念仪式后,有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感慨道:“威廉姆生前曾经打算把自己珍藏的几十台莱卡做陪葬品,可悼念会上看到的仅仅是他拍的那些人物照,作为热爱光影的人,应该拿什么做自己的陪葬品呢?我可不舍得把相机扔棺材里面,因为相机是有灵魂的。”

现在还有多少人抱有类似的感悟呢?似乎伴随着数码相机的泛滥,摄影渐渐被拍照所取代,就如同20世纪80年代末傻瓜相机被大量生产出来,旅游景点都开始卖一次性相机的时候,摄影器材制造商们都将精力投放到开胶卷冲印店上去了。美国《商业周刊》当时颇具前瞻性地评论道:“胶片冲印工业扼杀了年轻一代的摄影热情,取而代之的是频繁按下的廉价快感。”

不到20年之后,数码技术对于相机的变革已经根深蒂固,除了少数玩乐分子还在玩Lomo,机械相机彻底过时了。可讲究摄影技艺的老问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数码相机界也在出现类似傻瓜相机式的廉价问题,从佳能到潘太克斯,几乎每季新款的卡片数码相机定价都没有超过200美元,尤其是在2005年佳能推出899美元的300D后,原本只有准专业摄影爱好者才使用的数码单反相机,也被拽入到平民化的拍照漩涡。真正讲究摄影效果的用户群,并没有因为数码单反相机的不断降价,而出现摄影人口的高速增长。按照北美尼康摄影俱乐部在2007年公布的说法,全球真正算是摄影爱好者的人口,不超过3700万人,每位摄影爱好者平均投资只有2530美元,高于3000美元的数码单反相机机身,以及单价高于800美元的镜头,依旧是少数派摄影高手才舍得买的装备。而在单纯的价格标准之外,佳能5D和尼康D700,这类全画幅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彻底激活了老摄影迷对于数码摄影的新热情,同时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135胶片相机的年轻人,全画幅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和摄影效果层面的诱惑。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产阶级的自救与他救

股市楼市中的政府作用力

78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