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75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狄更斯博物馆内的咖啡屋 )
“远大前程”听起来是个挺光明的名字。不过我必须坦白,当年看那部名叫《孤星血泪》的电影时,我是当做惊悚片来看的。这种感觉一直保留到如今,虽然后来看的只是书。披着婚纱的郝薇香小姐的原型,据说是狄更斯儿时住处附近的一个白衣疯女人。“每一个街区都有一个疯子”,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武断,但几乎会得到所有孩子的认可。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中,都会留着几个这样身影的阴影。让这些记忆变得更加恐惧的是,随着成年,会逐渐意识到这些疯子中有的确实是有精神障碍的,另一些却是出自人们口述中有意无意的扭曲。此时想起童年做过的一些事,难保不会产生一种近似于想到一瓶被自己活埋在地下数十年的昆虫时的毛骨悚然。
被戏称为“最文艺的八卦大师”的毛姆在《巨匠与杰作》中曾将《大卫·科波菲尔》列为他心目中的“十大世界名著”之一,不过他也八卦脾气不改地说:“大卫全靠文雅俊美的外表吸引人,否则的话,他是不会像现在这样人见人爱的。他诚实、善良、为人正直,但他的确有些傻气。”由此发挥,他又指出《远大前程》中的皮普以及狄更斯笔下的很多主人公都是同样的诚实、善良,而且傻气。毛姆最终得出结论:“狄更斯其实创造的最单一的是他的男主角。”
大卫是否“人见人爱”暂且两说,从毛姆自狄更斯的这一大堆“单一男主角”中唯独海选出大卫进入“十大”,可见毛姆对大卫有所偏爱。大卫与皮普各自的外貌如何,两部小说中都没有特别的描写,但两人不同的气质从出场叙述已经可以感觉到。大卫的出场是:“在我的这本传记中,作为主人公的到底是我呢,还是另有其人,在这些篇章中自当说个明白。为了要从我的出世开始叙述我的一生,我得说,我出生在一个星期五的半夜12点钟(别人这样告诉我,我也相信)。据说,那第一声钟声,正好跟我的第一声哭声同时响起。”皮普的开场则是:“我父亲的姓是皮利普,而我的教名是菲利普。在我幼年时期,无论是皮利普还是菲利普,我既发不出这么长的音节,又咬字不清,只能发出皮普。所以,我干脆就把自己叫做皮普,以后别人也就跟着叫我皮普了。”借用当下流行术语进行善意划分的话,显然前一位是文艺青年,而后一位至少是普通青年。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