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2-2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9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曾焱)
( 西班牙Carles Tache画廊展示的本国画家Javier Perez的多媒体装置《Corrona》(2011年)
)
Arco的“拉丁风”
虽说现在对全球当代艺术博览会数量过多的批评不断,但像马德里Arco这样的老牌还是有一股先来先到的底气。已经是第31个年头的Arco,被称为“拱之大展”,今年和往年一样,2月15日在马德里近郊的世贸展馆IFEMA开幕,西班牙王室成员也到场来助声威。西班牙经济状况不佳,但展会场面还是很大,用足了8号和10号两个馆,展出超过3000位艺术家的作品,除了主画廊区的160家画廊,策展人项目部分还有62家参与,偌大面积让我们这些徒步丈量的观众有点生畏。
作为全球展会经济的一个结构件,各大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主办方现在都精明地意识到了圈地的重要性,地域不见得是一种局限,或许可以成为一张好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10年前从欧洲跨到迈阿密海滩是为了美国市场,去年证实完成收购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是图谋亚洲市场;迪拜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目标主顾在2007年创办时就明确为南亚和西亚,“艺术登陆新加坡”刚办两届也已经显现出对东南亚的雄心。马德里Arco身处老欧洲,但以西班牙在全球西语文化圈的特殊地位,Arco近10年来对拉丁美洲的示好很明显,如阿根廷、智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来自这些国家的画廊和作品在Arco占据了相当比例,而且据主办方介绍,每年艺术实验性最强的策展人项目“Solo Projet”即“独秀计划”,都是以拉美画廊和艺术家为主角。今年,“Solo Projet”在展馆中央地带展出23件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家以及六人策展团队全部来自拉美。Arco首届博物馆论坛也将主题设为欧洲和拉丁美洲对话,由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巴西圣保罗国立美术馆的两位馆长主持,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立艺术中心美术馆馆长曼纽尔(Manuel Borja-Villel)、伦敦泰特美术馆馆长克里斯(Chris Dercon)、巴黎蓬皮杜中心国立当代艺术馆馆长阿尔弗雷德(Alfred Pacquement)等全都到场了。很显然,Arco正在全力稳固自己在老欧洲和拉美当代艺术市场之间的媒介地位。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