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2分钟
(文 / 钟师傅)
可怜天下父母望子成龙心。譬如孟母,一而再地搬迁居所融入陌生环境。孟母对自家儿子寄予很大希望,成人后的孟子也真的没负厚望。铁杵能够磨出绣花针,假如是根朽木,即便三十迁也还是一段废柴。而如孟母含辛茹苦一样地付出,汉代向平却在儿娶女嫁之后,自觉尽了养育之情人父之责,遂“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青山依旧在,向平愿已了,再无担心牵挂的向平挥一挥衣袖,与一干志趣相投的“驴友”游览大好山河去了。
自古父慈子孝乃家之福荫。清乾隆进士蒋士铨省亲时,父母“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进士在父母慈爱的目光里趟不出来,以致“不敢叹风尘”。与蒋士铨“低徊愧人子”的品性相比,春秋时代的卫宣公简直是愧为人父。历史上的卫宣公“淫纵不检”,“属极度危险女性警惕”型人物,还是储君时就作风问题多多,做了国君为人之父后居然抢了自己的儿媳妇。本来是燕婉之求的郎才女貌,结果闹成了“籧篨不鲜得此戚施”的丑剧,“筑台纳媳”这一龌龊事件恶心古今几千年。如果说宣公纳媳只是有悖人伦大义,那么他在后来击杀亲儿子就仿佛是火星来客,不带一丝人伦感情。所有颂扬父母之恩的美好词汇与他全不搭边。卫宣公一生在史上没得半句赞言,靠的是坚强的三俗品质。
主圣臣贤为国之福祉,宣公不仅荒唐不耻没有眼光见地,而且耳根软导致连失二子之后,自己因刺激过度于第二年过世。虽然帝王后庭多流血,但也并不是所有帝家子弟都后悔错生帝王家。三国这幕大剧领衔主演之一的孙权就是位慈父。当年孙权为大儿子孙登向关羽求亲时,关羽意气用事不但不答应,反而骂了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登自然不是犬齿小儿。被立太子后孙权特意为儿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进行“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文韬武略上的培养,起居生活上也是关爱有加,可惜孙登坐太子位20多年后,与他的二弟孙虑一样死于疾病。后来小儿子卷入了皇室斗争中,东吴的政权最后交给了孙子,孙权的皇子培养计划最终凄凉谢幕。
唐太宗和孙权一样,是位慈父而非严父,对自己的几个子女呵护备至。与卫宣公欲除之而后快的太子伋“温柔敬慎无有失德”比较,唐太子李承乾最初的表现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掌门继承人。8岁时被确立太子地位,“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少年时的政治行为可圈可点,评论古事“深得经邦之要”。史载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太宗修建普光西华一庙一观为其祈福,还曾有赦囚史迹。“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后来为巩固其太子地位,下令“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人父之情夺日月光华。成年后的李承乾却没了少年时的韧性沉稳,以为父亲对弟弟们的喜爱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后来宫变事发被贬庶人徙往黔州,这种遭遇有如高手的武功被废,宁愿痛快地一剑封喉。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