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7·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2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劳乐)
那年那家以中西结合大胆创新为宗旨的快餐店推出了一种号称“口水鸡口味”的汉堡包。凑热闹尝了一个,只觉得面包间夹的是块刷了层辣酱的烤鸡肉,反倒好奇起真正口水鸡的味道,于是开始了四处品尝口水鸡的无聊实验。大小川菜馆子不说,还尝到了陕西馆子中酸辣口味的口水鸡、广式茶餐厅中甜辣口味的口水鸡乃至一家老北京风味馆子中“白斩”、“口水”两种口味的“双拼鸡”。
然而这实验有个天生的弱点:我从没去过四川。即便我翻遍各种菜谱以及各种美食前辈的“吃文”,我也是属于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因而没有什么辨别权的。其次,我不是一个足够实证的实验者。正确的操作程序应该是像摄影家记录每一张照片的光圈快门一样,列表详细记下我是在哪个季节、何种气温和心情条件下面对的这盘鸡,然后从鸡肉的选材、斩鸡的刀工、调味的口感与层次感等方面一一评分。其实我也幻想过一种足够科学的记录方法:给每次尝试的口水鸡留份可供日后横向比较的样本。原生态文化中,人们收集兽牙穿接成项链,恐怕也多少是为从各个牙齿的细微不同中唤起当日的记忆。倘若我能持之以恒,编织出一条口水鸡鸡腿骨项链,理应也算是给美食考据业留下一个难得的物证。然而,这一想法毕竟太接近连续杀手的心态,故而未经实行便作罢。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