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SIM卡疑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3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5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尚进)

严禁机卡分离,联通为了遏制iPhone4的3G号码被商贩分拆售卖,在12月1日开始执行修订版的《中国联通客户3G iPhone合约计划业务协议》。其中核心焦点在于USIM卡、用户号码和iPhone终端的绑定,每个月联通会在后台服务器上核实绑定情况,一旦出现分离,即意味着用户违背了合约,联通将取消终端补贴优惠政策,甚至可能采取停机和锁定iPhone终端的严厉制裁。这无疑引起了众多iPhone4“粉丝”们的抵触情绪,更关键是这项措施明显针对的是中国移动一直默默提供的SIM卡裁剪服务。实际上,在此之前一组分析数据显示,在所有iPhone新机消费群体中,从中国移动叛逃到联通186的比例是73%,而其中35%到38%的群体,预备在6个月内保持双号双机状态。

SIM卡,这个缩写自客户识别模块的物理介质,早在1974年就由法国人罗兰·莫瑞诺(Roland Moreno)注册了技术专利,自从GSM数字移动电话替代模拟手机之后,几乎近20年没有大变化,只不过随着芯片存储容量的提升,从最初8KB存储容量猛增到了拥有4GB容量的STK,但是作为数字移动电话连接无线电话网络的入口,并没有发生变化。联通同中国移动对于iPhone4用户在SIM卡上的较劲,无疑暗示了SIM卡的导向作用,就如同搜索引擎作为个人信息检索入口的导流效应一样。“SIM卡可以被视作2G的GSM网络成功过渡到3G的商业基石,手机号码作为个人社会化信息关系的一部分,一直是最稳定的社交关系,至少要比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Twitter更沉淀。”在2010年初的3GSM大会上,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执行副总裁保罗·图法诺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如此说道。已经辞职的诺基亚前副总裁安西·万约基也表达过类似看法,在采访中他说:“智能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终端,与SIM的号码组合,一方面是电信运营商的商业盟友,另一方面又充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用户自我身份准确定义的载体。”

而就在全球各个电信运营商为了争夺移动互联网,以自己的SIM卡作为信息入口的时候,苹果在11月初不声不响地收购了老牌SIM制造商Gemalto。之所以一贯在收购上吝啬的苹果选择收购Gemalto,就在于Gemalto掌握有在SIM卡中加入Flash升级组建的专利和技术。也就是说,Gemalto可以为手机定制生产内置SIM卡,并且这个SIM卡可以根据不同运营商,在无需换卡的情况下,以后台数据网络自动切换的方式,实现在运营商之间选择切换。这意味着依靠SIM作为介质,实现运营商同智能手机捆绑的这套现行商业模式,瞬间被瓦解了。英国沃达丰、法国电信和西班牙Telefonica,警惕的欧洲电信运营商们由此罕见地发出了集体警告,甚至威胁一旦苹果在下一代iPhone中引入内置SIM卡的技术,欧洲运营商将会拒绝提供入网补贴。对此,投资银行伯恩斯坦分析师罗宾·毕莱斯托克分析道:“如果苹果将原本独立的SIM卡内置于iPhone中,势必大大削弱电信运营商同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全球电信运营商集体性的移动互联网忧虑,就是担心自己沦为移动互联网数据流动的搬运工,而不是紧贴用户的服务员。”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一个危险的国际玩笑

维基解密解了什么密?

17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