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代代的“吹哨者”们

作者:徐菁菁

2018-02-26·阅读时长18分钟

6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288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徐菁菁)


( 1973年4月11日,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被告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出庭后与妻子接受媒体采访 )

“泄密有时候也是一种爱国行为”

2010年10月23日,在伦敦距离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几步之遥的一家酒店里,朱利安·阿桑奇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除了刚公布的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外,维基解密很快会将1.5万份阿富汗战争文件公之于众。和他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还有79岁的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尽管在很多人争论说,维基解密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吹哨者”,但在埃尔斯伯格眼里,今天的阿桑奇就像40年前的自己:“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名字。但他们同样揭露了陷入僵局的战争,情况也许比‘越战’更糟糕。”

在美国,那些揭露政府秘密,以打击其内部不轨或不法行为的人被称作“吹哨者”。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中心主任托马斯·布兰顿看来:“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对五角大楼文件的泄密无疑是‘吹哨者’中的典范,也是历史上对美国政府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

文章作者

徐菁菁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76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个危险的国际玩笑

维基解密解了什么密?

17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