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6·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1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伟)
在俄罗斯作曲家中,拉赫玛尼诺夫属于柴科夫斯基之后的一代。他比柴科夫斯基小33岁,柴科夫斯基逝世时,他整20岁。他是阿连斯基(Anton Arensky,1861~1906)的学生,阿连斯基比他大12岁,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阿连斯基的音乐是继承了柴科夫斯基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铺陈浓厚色调中摇曳细腻感伤的长处,由此,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魅力,很多就来自阿连斯基的感伤主义,它构成了他在忧郁中遐想抒情的部分。这是体会他音乐的一个坐标。另一个坐标,则是他所处两个世纪交接时代,音乐语汇革新的影响。这种革新,从某种意义,是由他同学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1872~1915)催促他寻求的。斯克里亚宾比他大1岁,虽然他与斯克里亚宾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抵制并反感斯克里亚宾的标新立异,但斯克里亚宾的创新手段不仅对他构成了压迫,实际还潜移默化影响了他,因为当时盛行象征主义与神秘主义。
拉赫玛尼诺夫最后死于癌症,距他70大寿只差几天。他一生中创作了3首交响曲、4首钢琴协奏曲、几部著名的宗教音乐,还有很多钢琴作品与歌曲。我以为,他最优秀的作品是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与《前奏曲》、《图画练习曲》中一些精致的小品;其次是《通宵守夜》、《圣约翰·克里索斯托的礼拜》这样的宗教作品;再次才是交响曲。他的钢琴作品之所以排名第一,首先因为他是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崇拜李斯特的华丽技巧,而他的炫技能力,又让小他30岁的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5)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美国胜利唱片公司留下他的录音,能让我们听到他眼花缭乱的触键能力,这种能力,使他的钢琴曲总是充满了难度。这种难度常能把叹息、哀怨、烦恼、焦躁、请求、祈祷、呻吟、痛楚、狂喜、失落、渴望、绝望,各种情绪统统快速转换组接在一起。他的钢琴作品受肖邦与李斯特的影响明显。但肖邦脆弱的诗意与李斯特洒脱的华彩,其实与他都有很大的距离——忧伤影响他接近肖邦,彼此矛盾、分裂着的情绪影响他接近李斯特。在李斯特与肖邦之间,还有一个舒曼阴郁着对一切模糊的渴望,这又是他钢琴音乐中的三个坐标。我自己明显喜欢受肖邦影响较多的他,如《前奏曲》与一些双钢琴作品;反而不太喜好似李斯特《超技练习曲》般的《图画练习曲》。
拉赫玛尼诺夫4首钢琴协奏曲的调性全是小调。这4首协奏曲,第一首作于他17岁时,属习作,可忽略。第二首C小调和第三首D小调,我以为都远超了柴科夫斯基与阿连斯基,是俄罗斯钢琴协奏曲中很亮丽者。其实,唱片录音版本很能考察作品的影响力。第二首,除了拉赫玛尼诺夫自己,有50多个钢琴家留下了各种不同的演绎版本,几乎所有名家都不放弃展示自己的机会。第三首降低到有接近30位演奏家,第四首只有十几位演奏家,情有独钟的名家,仅有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里是个例外。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