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monFann
2018-02-26·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11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无论怎样,上海人对于北京人所称谓的“范儿”,以及北京人对于上海人所称谓的“腔调”都有不同的理解。上海人每每谈到“腔调”的时候,还是有着那种来自上个世纪海派文化的骄傲与自信。显然在英语中的“manner”不能够将这个“腔调”谈得如此清楚,但是在更多时候北京人对于拿腔作调的扭捏多有不屑之意。在海派清口流行的今天,显然“腔调”是一种对于张爱玲时代的老克拉的深情怀念。但是今天又有多少值得仰慕的克拉们在闪闪发光呢?
如果你把头戴礼帽、身穿标准三件套西装、手持文明棍、张口“达令”闭口“约翰鲍勃”,然后晚上要去红房子吃俄式大菜,周末要邀请一个旗袍美女去百乐门狂舞到凌晨,或者去现在都叫台球房的弹子房玩两杆,人前人后都叼着烟斗端着一杯威士忌,种种以上行为共冶一炉的老爷们儿称之为“老克拉”的话,那我只好腼腆地说这是一个活在旧时洋行里面的高级职员。除了那些临时到大陆的台胞会怀旧之外,更多时候外滩门牌号已经成了一个生活方式的代表。
俄式大餐的土豆色拉已经被米其林餐厅的厨师还有各种勃艮第的精选葡萄酒代替,那些带着霉味的洋行高级职员的生活方式已经让位给新的跨国公司高管的美式风格,夜晚,等在门口的司机不再会毕恭毕敬地等在门口,因为公司消减行政费用之后更多时候只可以报销出租车票,而不是让公司的司机等在各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餐厅门口当做加班了。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