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9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苌苌)
( 《柔软》剧照 )
11月17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的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柔软》,是一个可以被贴上很多文化标签的故事。故事只涉及三个角色,郝蕾扮演的整形科女医生,范植伟扮演的想做变性手术的男青年,和詹瑞文扮演的有易装癖的男歌手,每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异性的自己,于是生出很纠结的故事。而它的叙事却是一个去标签化的过程,给观众留下一层又一层对存在的质疑。
人物身份之所以非如此不可,廖一梅对本刊记者解释说:“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推到极致,就是对性别的不满。”这出戏更像一个寓言,我们该如何面对被迫而来的人生?“有的人的改变,是遵从本性。还有一种改变是改变本性,去适应社会准则和教育准则。后一种带来的身体和灵魂的不匹配,更是造成很多困惑的根源。”去改变还是不改变?《柔软》最终探讨的是生活态度。
三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三种人生态度。女医生和男青年身上的两条线索,带出一系列的质疑。男青年认为,人应该去改变对自身不满意的部分,而赋予他勇气和决心的,是他深信改变可以化解他所有的问题。女医生并非缺乏勇气,她可以拒绝“一地鸡毛”的生活,但对于“改变能让生活更美好”,她的态度保持悲观,一是她不认为改变能解决问题,再一个是她自身的经验告诉她,作为女性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男青年想做变性手术,而女医生必须打消自己对此的置疑。一开始,医生和病人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很好地保护着女医生(在舞台上,孟京辉用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女医生的孤独和困惑),而他们术前和术后的对话,便形成了对生活态度、对生命越来越深入的探讨。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