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两个香港买手看内地奢侈品消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8分钟

5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1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孟苏)


( 香港买手Gary )

1993年,Tina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毕业,进入刚成立一年的香港俊思集团,开始学做时装买手。俊思集团是家代理商,专为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市场而成立,他们要把真正的欧美奢侈品牌引进内地,为此Tina常和赛特购物中心的“采购员”们打交道。Tina对本刊记者说:“赛特采购部门的员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懂一些外语,我们来内地时也会给他们带香港和国外出的时尚杂志,所以他们对奢侈品的理解程度比较高,我们和他们容易沟通。赛特一开业就吸引了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阶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奢侈品消费的代称,北京周边省市的富人尤其认它。但他们订货还是老一套,以市场和销售业绩为风向标,对品牌的内涵、审美、专业性考虑得并不多,你看现在赛特引进的品牌就很混乱了。”

那时中国内地消费者认识的奢侈品是皮尔·卡丹西装、金利来领带、香港鳄鱼T恤衫,根本不知道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Tod's是何物。“奢侈品牌的西文标志,和中文的发音、拼写完全不一样,内地消费者最多只能记住五六个国外奢侈品牌的名字。这种认知心理不仅存在于那个年代,到现在也如此。”Tina对本刊记者说。

她和同事们是第一批在中国内地工作的时尚买手——到目前为止,活跃在内地的买手也以香港人居多,最专业——更多的是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普及。他们把菲拉格慕推上了中国市场,1994年在北京王府饭店开了内地第一家菲拉格慕专营店。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中国消费者几乎没有用信用卡的,大款们特别喜欢穿花花公子牌马球衫——冬天是长袖、夏天改短袖,下摆扎进裤腰里,夹着鼓鼓囊囊的小皮包就来了,小皮包上皮尔·卡丹或金利来的黄色金属标牌亮闪闪。“刚刚开始接触奢侈品牌的中国顾客特别看重品牌标志。”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6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穿普拉达的人

中国消费者改写奢侈品消费规则

7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