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7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池莉)
中国成语很多很厉害,书面学问大。中国更人口多,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流传下来的常识经典,世事洞明,现实的学问更大。比如“文无第一”,最妙还有后面一句:“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这8个字,一下子,也就把社会百行百业的行业规则给讲清楚了。据此规则,好好梳理梳理,静静思忖思忖,许多纠结都可以触类旁通。
最近中国作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出,诗歌奖得主之一车延高忽然在网络被关注,网友们质疑纷纷,调笑种种。其中不少发言人,贬低者极尽贬低,抬高者极尽抬高,面孔都绷得很紧张,话都说得很绝对。这一番热闹不打紧,严重的是大大误人子弟。网上可以看到许多人的态度与观点:文学是社会良心,评奖不公就是牺牲了良心;文学是人类精神和灵魂,评奖不公就是毁灭精神毒害灵魂。这些说法看起来很可爱:有热血,有激情,有正义感。但是,这一堆看起来可爱的言辞,只是一堆纷乱纠结的想法。想法不是思想。思想是需要理性地清理出来的。文无第一究竟什么意思?是指文学艺术类审美属性,它属于个人感觉范畴,它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文学与人的关系,仿佛爱情与人。你爱上它,它才是你的王子;你不爱它,它之于你就是青蛙。一个人不喜欢的文学作品,无论其获得天大的奖项,都永远影响不了你;你肯定不会灵魂被毒害、精神被腐蚀,你几代后人也不会萎靡不振。当然只有一点例外:除非你自己是一糊涂蛋。你人云亦云。你喜欢跟风。你易被舆论左右。你混淆了作品品质与获奖的关系。那样,你倒是真有可能误入歧途。一个文学奖项,哪怕是诺贝尔文学奖,也完全彻底地不是“第一”的标志。文学奖只是一个激励性游戏,只是几个人,或某个机构,大家拢在一起攒一关于文学的事儿,只因社会生活需要各种“事儿”起个气氛。却还真没有任何文学奖,会强迫读者承认或者接受某个获奖作家与其作品。
28年前,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我同样喜欢甚至喜欢更多一点的马里奥·略萨,今年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略萨小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肯定超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宏大叙事描述了社会,而略萨独特隐秘刻骨的个人叙事,安慰了我作为一个个体生命许多孤独难熬的时刻。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在28年里,每年都对诺贝尔文学奖吐口水。我早知道文无第一的道理。再说了,如果在文学奖的作用下,或者说诱惑下,写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情。写作毕竟有利于社会人群的文化。还是说车延高,我认识他的,几年来亲睹了他对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激情,工作之余他写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这种爱好难道是坏事?当然了,文学奖本身,建立公平评选规则,这是必需的,否则一不当心,就成一社会丑闻。事实上,搞坏文学奖的是操作评奖的人而不是写作的人。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