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瑞银中国的取与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6·阅读时长5分钟

6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9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斯)


(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 )

10月14日,40名瑞银亚太区员工聚集北京,参加由国际特奥委员会(东亚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与瑞银集团共同主办的区域性公益活动,其间,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同时担任瑞银中国公益事务委员主席的李一先生接受了本刊专访。危机中间,瑞银中国区业务依旧保持盈利,但是华尔街出身的李一感同身受,并常常反思——金融危机到底为何发生?一个金融机构肩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如何成长?

三联生活周刊:金融危机中,瑞银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日。这场危机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引发的原因也可以归结出许多。作为金融界资深人士,金融危机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李一:这个我想讲远一点。其实,人类在这个百年对于“人生向何处?人生的使命是什么?”这些命题讨论得很少,而且美国的强势文化——对物质的追求,正在引导这个社会。人们对于人生方向的思考少了,而人性的贪婪又没有制度去约束。1991年,我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交易员,感受最真切。那些资产证券化产品和衍生工具,最初是被发明出来用于分散风险的。但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发觉这些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能不断产生利润,一个产品被卖到另一家机构后,可能被打散,又被重新组合成新的产品卖出去。但是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创新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为实业服务,而不应该只是为了利润。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影帝葛优

最值得信赖的面孔

1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