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2-2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65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谢九)
央行选择加息的时点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在负利率的背景下,任何时候加息也都合情合理。央行此次加息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抵御通货膨胀,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至2.4%,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2.25%,我国便一直处于负利率区间,而且随着CPI指数逐月上升,负利率区间也随之扩大,1~9月份的累计CPI指数达到2.9%,距离全年3%的通胀目标仅仅一步之遥。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元还在坚定不移地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再次给国内形成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央行的加息抵御通胀的举动自然在情理之中。从一些小细节来看,央行此次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称上调25个基点,但是远期基准利率则是非对称上调,比如3年期的存款利率上调50个基点,但是3~5年期的贷款利率只上调了20个基点,5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上调60个基点,而5年期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只上调了10个基点,这样的举动一方面在于尽量缩小通胀下的负利率区间,同时也尽量减轻复苏过程中的企业成本压力。从加息幅度来看,以前历次加息或降息的幅度都为27个基点,此次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也体现出央行在对抗通胀时尽量不误伤实体经济的谨慎心态。
从国内宏观经济的背景来看,复苏的进程也足以支撑小幅加息。在央行宣布加息之后,国家统计局很快公布了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10.6%,虽然第三季度同比增幅下降,但单季度9.6%的增速依然很高,还是超出市场预期,而且和第二季度下滑幅度相比已经缩窄,今年二季度的GDP比一季度下滑了1.6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二季度下滑0.7个百分点。另外,如果从环比增速来看,三季度和二季度相比已经开始回升,四季度还将延续环比增长的态势。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下一个五年开始,中国经济对于“量”的增长将不会像从前那么迫切,转而追求更有“质”的增长,以此来看,在通货膨胀恶化之前,通过及时加息来弱化通胀预期,即使损失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15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