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2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4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何潇)
( 第五街修鞋铺作品 )
“参展的13名设计师是瑞典最具代表性的前卫设计师,也是在新时装体系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玛丽亚·本·萨德(Maria Ben Saad)告诉本刊,“我所说的体系,包括设计师、造型师、时尚媒体、时尚摄影师、卖手、公关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时尚网络。瑞典的时尚体系形成得晚,上世纪80年代才初现端倪。”
很长一段时间里,“时尚”在瑞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词儿。在上世纪70年代,它显得不合时宜,被看做是“过度消费”的代名词,为主流舆论所摒弃。这样高度统一的公众审美通常是某个社会运动的结果——在此时的瑞典,时尚做了1968年左派力量席卷欧洲的殉葬品。在斯德哥尔摩的科斯特法克艺术与手工艺设计学院里,有学生宣称“时尚已死”:“我们需要的是为人民制衣”。“时尚”被排除在文化之外,街上没有奇装异服,博物馆里看不到时尚展,报纸上不再刊登来自巴黎的秀场新闻。时尚委员会作为一个公共机构依然存在,但它的主要功能只是为垂死的服装工业提供些许来自时尚之都的潮流资讯。
“在瑞典人那里,时尚很多时候不是关于‘创造’,而是关于‘追随’,通常情况下,他们追随的是巴黎时装屋的标准。”设计师格兰·桑德博格(G?ran Sundberg)谈到瑞典时尚时说。桑德博格是本次展览的参展设计师之一,擅长从社会学理论中寻找设计灵感。2004年,他受到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启发,以此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灵感,制作了一系列“挑战时尚体系的作品”,一举成名。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