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苏州样,广州匠

作者:曾焱

2018-02-26·阅读时长5分钟

5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7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明清工艺品”专场推出的清乾隆象牙茜色戏鸟图组雕 )

辽宁省博物馆设有一个“明清手工艺品”展览,馆藏的明清时期玉器、漆器、珐琅器和竹木牙角雕器都被归属在这里陈列。而在拍卖市场,以上几类案头赏玩器通常都被放在“杂项”名下拍卖,从取名也可见它们不是传统收藏中的大项。2009年春季拍卖中,国内市场上首次比较正式地出现了“明清工艺品”的分类,和中国书画专场并列,以往被称为“杂项”的几类制器都包括其中。北京永乐国际拍卖公司的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戴岱告诉我,原因很简单,就是明清工艺品作为一个整体的收藏概念,无论审美价值还是市场价值,这两年都开始受到藏家和买家的关注。“这个板块大约在2008年趋热。藏家会看到,以同样多的资金买不到最好的瓷器,但能买到最好的其他门类工艺品,比如漆器或者竹木牙角雕,并形成系列收藏。”

明清两代,中国工艺品的各个门类都走向鼎盛。明末有苏州名士文震亨,为书画家文徴明后人,他写有《长物志》一书,用12卷篇幅记述当时人对造园艺术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审美趣味,其中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等“志”对文人士大夫在工艺方面的艺术标准多有细评。文震亨所在的苏州以及附近扬州、松江、杭州、嘉兴一带,在明代是商业发达地区,聚居了很多富有的官僚士大夫和新兴工商阶层,士子文人趣味和财富叠加,带来对工艺品的消费需求。明代永乐到宣德这段时期成为中国工艺品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除了景德镇瓷器,宣德炉和漆器工艺都在这一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工艺品技术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陶瓷、玉雕、缂丝等传统工艺达致巅峰,珐琅器、竹木牙角雕也受到文人化风潮的影响,愈加向精致华美发展。

竹木牙角雕,是对竹雕、木雕、象牙雕刻和犀角雕刻的总称。与其他手工艺一样,它们也是由民间而入宫廷,并在明清两代达至工艺巅峰。尤其是牙雕,在明清时期受士人文化影响,进入宫廷后又和文房用器风格结合,到乾隆朝时期成就了繁荣局面,涵盖圆雕、浮雕、络花、微雕、茜色等多个技艺。北京永乐拍卖公司“明清工艺品”专场的象牙雕刻艺术专题,推出一件乾隆象牙茜色戏鸟图组雕,就是将多件圆雕组合成为一个戏剧场景,有人物有花鸟,同时以茜色加染,将士人文化和宫廷风格融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还有一件清乾隆象牙黑漆地留白山水图笔筒,将减地雕刻技法和髹漆工艺结合,笔筒外壁上的山水渔舟取文人画意境,也是清宫廷造办处的创新。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30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风寒、风热与感冒

中国体系中的甲型H1N1疑题

7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