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这就是MIT!”

作者:鲁伊

2018-02-26·阅读时长31分钟

138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804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鲁伊)


( 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内的学生 )

从无尽长廊到大穹顶

从波士顿去麻省理工学院,最快的方式是坐红线地铁。从坎道(Kendall)站下车,不用出站,一墙图文并茂、不时跳出“诺贝尔奖”字样的大事年表就告诉你,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学院的地盘上。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或许是常常为匆匆过客所忽略的两条铁轨之间的3组看似破铜烂铁的装置艺术。深受无聊等车者欢迎的是一张悬在半空的大铁片儿,用力摇动墙上的把手,它便会抖起来并发出“轰隆隆”雷鸣般仿如列车将至的声音,颇能以假乱真。这块铁片儿有个在科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伽利略”。它和由16根金属管组成的可以发出B小调全部音符的“毕达哥拉斯”及一响便是5分钟的“开普勒”钟一道,并称为“坎道乐队”。设计者是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孙子保罗·马蒂斯(Paul Matisse)——一个哈佛毕业生,却深得MIT之三昧。

不过,对于观光客来说,前往MIT的最佳路线,却是另外一条:从波士顿最繁华的后湾区沿麻省大街一路向北,越过横跨查尔斯河的哈佛桥,再往前走一点,就到了那个全世界理工科学生都心向往之的地址——麻省大街77号。这个地址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它的邮政编码——02139——据说是美国高中生除了生日之外最常使用的密码组合之一。

文章作者

鲁伊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

科学家的摇篮

153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