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鸣
2018-02-2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1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石鸣)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
马特尔形容自己“写文章从来没有行云流水过”,向来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前爬。他叙述的大多数故事都是线性发展的,即便是平行故事,也不过是两条平行线而已。角色和事件都以一种很直接的方式向前推进,没有诡秘,语言明了简单。
27岁的他才走上写作道路。30岁时才发表第一部作品,销量不佳。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一夜成名的时候,他39岁。那一年(2002年)的布克奖充满争议,圈内圈外争论着奖项是否改名为“曼布克奖”,是否应该将评奖范围扩大至美国作家,哪些类型的小说可以被提交评奖等等。马特尔的获奖令布克奖再添一匹“黑马”,小说由爱尔兰一家小出版社向评委会提交,不久还惹上了一笔“剽窃”争议。尽管事后流言平息,仍有批评家质疑马特尔的成功充满太多偶然,理由是除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外,他再没有其他有分量的作品。
走红后,他隔了8年才发表了第二部小说《碧翠丝与维吉尔》(Beatrice and Virgil,另译名为《标本师的魔幻剧本》)。这本书因以文学化手法处理纳粹和大屠杀题材,书里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前身疑似纳粹的动物标本制作师,另外两个主角来自这位标本师写的一个剧本,一只猴子和一头驴。马特尔以动物作为犹太民族机敏和固执两种特质的代表,叙述是寓言式的,充满了贝克特式的荒诞。马特尔本人非犹太人,他的家族和犹太民族没有任何关系,故事也不取材于任何一段真实历史,完全是虚构。这些都违反了西方关于如何看待和解释大屠杀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招致了争议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