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
2018-02-26·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25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陈晓 林楠)
( 北京某小区幼儿园前等候入园报名的家长 )
条子生的变迁
在传统舆论里,“条子生”曾经作为暗示社会不公的敏感词,代表着权力阶层对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的摄取,但2010年,“条子生”的含义在幼儿园入园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从公办园到民办园,从高价园到平价园,都被远远超过接收限额的“条子生”所困扰。一所民办平价园的园长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幼儿园的报名生源已经排到了后年,但还不断接到各种渠道的条子,希望能“插队”入园。教委甚至也是条子生的来源之一。今年不同的情况是:“条子生”甚至还正式化了:“我去教委开会,他们会把不同的入园需求像公文一样整理在一张纸上给我。我们一共有3家连锁幼儿园,条子上面列出了推荐人和想进的那所幼儿园名字,都一一对应排列好。”
铁艳红是北京第二幼儿园的园长。这家幼儿园是公立园中的平民园。2004年从学校资源最集中的景山地区迁到了雍和宫大街的一条小胡同里,就是东城区为了分散优质教育资源,达到公平教育的一次尝试。第二幼的直接生源对象就是胡同里低矮平房中的老街坊,还有慢慢渗入这个北京最古老、最平常居住单元中的外地人。二幼外观朴素,办园特色也不是双语、音乐、美术、歌舞等艺术才艺的培养,而只是“着重于对孩子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这是幼儿园最基本的功能设置,但仍然免不了被“条子生”问题困扰。“以前幼儿园的老师也有权利介绍一些相熟的关系入园,但现在由于生源实在太多,这个入学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了。”铁艳红告诉本刊记者,单是街坊邻里的入园需求就让她有点招架不住。幼儿园对面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天天追着她要求孩子入园。铁艳红想尽办法,才挪出了一个名额,但二幼的供需缺口远远没有填平。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9人
社会调查、徒步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