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懒惰的视觉

作者:曾焱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60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54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让·鲍德里亚夫妇 )

在观看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摄影作品时,可以忘记这个名字本身所施予的暗示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不能够。在摄影展《消失的技法》中,思想家“鲍德里亚”无可避免地隐身于每一幅作品中,带着他的《物体系》,他的《消费社会》、《完美的罪行》以及《象征交换与死亡》。他的名字、后现代思想体系和摄影成为了一种共生,失去这一关系联想,眼前的图像也就将随之消失一部分可读性。

鲍德里亚由法国思想界的一个游离者而为大众媒介膜拜偶像,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于1999年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The Matrix)。在该片风靡全球后,众多技术考据迷认定,“黑客帝国”正是建立在鲍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所描绘的“拟像”图景之上——一个“谋杀本真的实在”的数码世界。鲍德里亚在他晚期的“拟像理论”(Simulacrum)中指出,主体、意义、真理、真实事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符号化的商品以及“超真实”的符号逻辑。在《公元2000年已经来临》中,他这样写道:“世界并不是辩证的:它在走向极端而非均衡;它热衷于彻底的对抗而非和谐或综合。它遵守的原则就是魔鬼撒旦的原则。这一点表现在物的狡黠的天赋中,表现在纯粹物的迷狂形式中,表现在它战胜主体的各种策略中。”

鲍德里亚于是被视为一个伟大而激烈的预言者。但他本人生前并不接受这种膜拜,拒绝了好莱坞邀请他加入续集创作的请求,而他的夫人玛丽亚·鲍德里亚在这次中国之行中也提到,鲍德里亚认为这部电影和他的理论没有关系。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1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乡愁里的潮汕味道

随味觉悸动的时代

127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