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峰
2018-02-25·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2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小峰)
( 约翰·莱登 )
“愚公移山”酒吧看上去是一个比较糟糕的演出场所,狭小的空间不太适合摇滚现场演出。它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在寸土寸金的城区,能有这样的一块演出场所实属不易,况且,这里接待了很多过去我们只能在外国音乐杂志上看到的摇滚歌星和乐队。这不,约翰·莱登(John Lydon)和他的“公共形象公司”(Public Image Ltd)乐队正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看上去身体有些臃肿的英国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用他的咆哮重新定义了朋克摇滚。
除了那个现在到处流行的莫西干发型,你很难把57岁的约翰·莱登跟30多年前的那场英国朋克摇滚风潮联系在一起。或者,在演唱间歇,他在台上的某些言行看上去有些随意或者滑稽,甚至有些孩童般的顽劣,不像一些歌手那样彬彬有礼,但他绝无冒犯之意。台下的几百名观众和看任何一场演出的观众一样,并没有带着朋克标志的气质,甚至,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英国朋克的徒子徒孙们也没有出席朝拜这位朋克先驱。
在今天看来,发生在70年代英国的那场朋克运动更像是一场阴谋。1975年,一个叫马尔科姆·麦克拉伦的人为了能让他开的名为SEX的时装店引起注意,找了几个经常光顾该店的无业青年组成了一支乐队。最初他的想法也仅仅是通过胡闹的方式引起更多人注意,于是给乐队起了一个摇滚历史上最有冒犯色彩的名字:性手枪。约翰·莱登就是乐队的主唱。当然,那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坏牙约翰尼。麦克拉伦把自己的很多政治想法灌输给了乐队,乐队把它变成歌词,约翰尼把它唱了出来。《神佑我王》、《英国无政府主义》的歌词通过地下印刷品在传播,麦克拉伦骗来了一份唱片公司的合同,但是他们的单曲在印刷制作过程中,由于封面表现出对英国女王的大不敬,工人拒绝印刷。当然,这些还不算什么,当英国举国上下庆祝女王登基25周年的时候,“性手枪”的《神佑我王》不开眼地登上了英国BBC歌曲排行榜的冠军位置,BBC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把这首歌拿下,将排在第二名的罗德·斯图尔特的《我不想谈论什么》放在第一位。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