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斌
2018-02-2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1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张斌)
(
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人们 )
《底特律自由新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在奥运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在其流行文化新闻版上都要给开幕式的创作留出位置的,总导演博伊尔的名字前面总要被冠以“奥斯卡奖得主”或者“《贫民窟百万富翁》导演”头衔,毕竟是声名显赫的大导演嘛。如果仅是如此,无甚新意,但撰稿之人居然远在美利坚作壁上观,也不忘提上一句,如果您是一位奥运会长期忠实观众,一定不会否认开幕式是东道主超越历史的第一个契机,比如伦敦能否比北京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开幕之夜,全看博伊尔了。
此言不谬,不在少数的英国人也有如此观点,否则他们不会时刻不忘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前加上“预算为2700万英镑”这个关键词。据说,预算确曾有过小调整,目的之一就是要让2012年英国人的表达足够充分。2008年给世界的印记可谓深刻。英国《每日电讯报》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深的印象是,开场倒计时2008名击缶的英武汉子,随即思绪匆忙转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十项全能名将约翰逊扮演成太空人从天而降完成点燃主火炬台也堪称奥林匹克给人类历史贡献的伟大时刻,言下之意,我们英国人能够有何贡献?
2009年,正在拍摄电影《127小时》之中,博伊尔接到使命,为人类庆典担当艺术总监,创造奥林匹克与英国交相辉映的划时代视觉影像。三年间,担当重任的博伊尔很少向人们谈及开幕式的细节,只是象征性地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小小的透露一二,给我最深印象的不过是他陡然而起的愉悦笑声而已。所有工作人员的首要承诺就是一份保密协议,组委会甚至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建立特别的群组,时刻提醒开幕式工作的所有参与者,“保守惊喜”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发表文章31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8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体育评论员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