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股市站在十字路口

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3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6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邢海洋)

12月16日,沪指探底2170点,不仅完成了2245点的10年归零,还超额了。当晚,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作为CCTV年度人物的颁奖嘉宾在电视上出现,当被主持人要求用一个数字表达一年的感受时,他用到了沪深股市开户数1.65亿的数字。股民10年不赚钱,算上通胀和住房的涨幅、乃至黄金和收藏品的机会成本,等于亏蚀掉一大半。1.65亿股民,全国5个成年人中有一个,应该是证监会的业绩还是负债?

证监会的名字,望文生义,本来应该是一个专事监管的组织,主要精力是监察和惩戒证券犯罪,以保障市场在“三公”原则下有序运行。可隔一段时间揪出来一件陈年老鼠仓或假账,使得证监会更像靠抽查,而非实时监控在运作。而每周都要开上两三次发审会倒成了日常工作。这种中国特色的重审批、轻监管,其结果是监管部门过于留恋行政审批大权。作为监管部门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抓“坏人”的监管上,而是热衷于替投资人“选美”的审批上。证监会忙于审批,一年新上市股票几百只,但工作成绩却一般:选出来的股票中虽不乏有苏宁电器那样的成长性公司,却也同样出了大量“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ST”的圈钱股。忙于审批,却荒芜了监管,结果是业绩变脸无人问,假账坏账成了企业运营的惯用手段。而圈钱企业熙攘于途,堵塞了证监会的大门。私底下的上市寻租生意却鲜有被“监管”出来的。

发行审批部门和发审委只要权力,保荐人和承销商只要利益,出了问题谁都不承担责任,而是推给股民“风险自负”。A股于是冒出了专事坑害股民攫取短期暴利的“铁三角”。“铁三角”的一方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方是保荐人,另一方是证券公司和大机构。三方串通勾结,上市时造假账、制造虚假概念大肆圈钱,上市后收集筹码结成利益共同体,上市一两年待原始股创投股全部限售解禁之前再大放业绩“卫星”,胜利大逃亡。一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造富运动,千万个亿万富翁就此诞生,但套用“占领华尔街”的口号,却是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极少数人对剩下的绝大多数人的无耻占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在资本市场上再让他们富得没心思经营实业就不应该了。2004年中小板成立,2009年创业板开板,中小企业的大量上市正集中在这几年。而股市走势上,中小板在2008年后远强于主板,这一违背市场运作规律的现象充分反映出“铁三角”的能量和监管的无力。甚至地方政府也加入到了上市资源争夺,对上市企业予以重奖,在与“铁三角”的博弈中股民更弱势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的2011

9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