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粉丝”的30种可能

作者:王小峰

2018-02-25·阅读时长10分钟

53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41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小峰)

传统商业社会下,“粉”与被“粉”被牢牢地限定在商业规则下。但是网络时代突破了过去的商业规则,演变成相对清晰的社会关系。过去“粉丝”行为是单向的,现在是双向的,虽然这种双向仍建立在一种假想的默认熟人社会关系下,但比起过去完全的空想“粉丝”主义,它让这种互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纯粹。这种“粉”的特征会间接形成商业关系,更多时候却显得暧昧不清。

从“粉丝”到“粉”,是中国最近20年发生的事情。20年前正好香港四大天王出现,他们通过商业行为撩拨起人们的狂热,巧的是,他们都不是单纯的歌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歌迷”来形容四大天王的消费者们。当时尚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词来形容这些明星的崇拜者。直到后来,一个外来词“fan”解决了所有问题,这个词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过度使用中它逐渐变得廉价和模糊,它既带有传统意义上的崇拜与狂热,但又逐渐还原成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变成关注、追随、围观这样相对比较松散的特征。这种轻度的“粉丝”行为无法像过去创造一种深度甚至专业的“粉丝”文化,反而让中国式的社会关系展现出来,这种网络关注现象,与其说是新媒体时代的进步特征,倒不如说新瓶装了旧酒,只是它过于显得时髦,让人忽略了它的本质。如果说,在过去,“粉丝”至少可以推动某种形态的商业进步,在今天,网络的群体喧嚣仍处于草履虫阶段。看上去,就像一群中国人突然同时得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玩具,玩起来是那么如醉如痴。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粉”们。

1

文章作者

王小峰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的2011

9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