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7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11月底,宏观经济的两组数字加剧了实体经济萎缩的担忧。11月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仅为48%,不但跌至“荣枯警戒线”下,更是创下32个月以来的最低;11月24日,工信部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透露,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幅度加大,同比增长13.2%,一年来的最低增长率。如果再从房价跳水、欧债危机和外汇占款4年来首降等现象观察,经济回落毋庸置疑。“保增长”也该旧事重提了。可时隔两年后,同样3个字,提起来却要沉重得多了。
大势是否糟糕到非“保增长”不可的程度,仍是值得怀疑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确定的年经济发展速度是7%,也就是说年增速只要不落到7%以下就没有“保与不保”的问题。而今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仍达到了9.1%。仅以汇丰PMI观察,就在10月份,汇丰PMI数据还高达51,从“枯荣线”下翻上,给人以微调见效,市场在预期中转暖的幻觉。而10月国家统计局的PMI并未印证汇丰数字的好转迹象,当月统计局PMI甚至下跌了0.8个百分点。相对于统计局PMI,汇丰PMI偏重于反映中小企业的变化,按理说在这一波信贷紧缩过程中,中小企业所受影响远超大企业,汇丰数字却释放出相左的信号,颇令人怀疑其统计方法的失实一面。
当然,即使汇丰数据有失偏颇,统计局PMI已经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的上方徘徊,离收缩只在毫厘之间。如果实体走势与多数人主观感受吻合,相信11月PMI难脱收缩的命运。但收缩到何种程度,仍是需要观察的。11月底,世界银行便预测,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从2010年的10.4%降到9.1%,并在2012年进一步降到8.4%。甚至有投行认为,在国内投资疲软和外需持续走弱的双重打击下,中国GDP增速的下降幅度可能要大于预期情形。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率到2012年将下降到仅为7%的水平。届时,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将是“非保不可”了。问题是,所有以上数据均是预测,任何一国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大调整都是慎之又慎的,很少有“预调”的先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