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天禄琳琅”藏书记

作者:曾焱

2018-02-25·阅读时长7分钟

4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92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佩觿》 )

民间现身的三部御题“天禄琳琅”

每有清宫“天禄琳琅”旧藏露面,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家拓晓堂会想起这些年里聚聚散散的藏书事:“我做拍卖十几年,大约经手了二十来部‘天禄琳琅’旧藏,其中有3部带有乾隆皇帝御题诗。在乾隆皇帝的书画收藏里面,包括《石渠宝笈》(初编、二编和三编)著录,有御题的比比皆是,但‘天禄琳琅’几百部藏书中仅有7部刻本带御题,数量极少。这7部里面我已过手3部,自己感觉在同行里面是幸运的。”

中国嘉德在国内最早举行古籍拍卖,目前收藏市场上出现的稀见善本,几乎都和它发生过关联。拓晓堂向本刊回忆,市场上第一次出现有御题的“天禄琳琅”藏书,大约是1996年前后。“书名为《佩觿》,乾隆题称宋版,其实应该是康熙年间的清刻本。书的来历很奇特。当年有位藏家是玩瓷器的,跟我说他在某人处见到了几部从宫里出来的古籍,问我是否可以帮忙看看。结果他拿来的几部书都是惊人秘籍,其中有这部‘天禄琳琅’旧藏,还有毛抄《陶渊明集》。”所谓毛抄,在版本学里是专指明末清初虞山(现常熟)毛氏“汲古阁”的抄本,按照国家文物定级标准,毛抄列一级文物。因为毛家往往是看到了流传稀见的宋元本时,才会着人抄录。两三百年后,这些稀见的宋元本也已经失传,反而要靠毛抄才能证实它们曾经存在。所以毛抄宋元本被视为“下真迹一等”。拓晓堂记得,那几部书都盖有康生的收藏印,比如“大公无私”、“戊戌人”等印记。可能是“文革”期间从一位大家手中抄没过,“文革”后又原物退还了。可惜这些书送交拍卖的时候经过了中间人,所以他至今不晓得原藏家是谁。“那个中间人现在还经常出现在拍卖场里,我追问过他那几部书的来历,说是老人已经去世了,后人又找不到,不知道是搪塞我还是另有原因,反正这个线头算是断掉了。”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13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书福之谋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样本

18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