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三角对垒、3.1%的盟友和6635辆Leaf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3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7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009年8月2日,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在新落成启用的日产总部介绍Leaf电动车 )

3.1%,在雷诺日产和戴姆勒的战略结盟中,我们看到了复杂的混合持股交易,但是股权交易的比例又如此之小,从纯粹财务分析上甚至没有任何意义,以至于Blomberg将这种联盟形容为轻度混合动力模式。实际上,雷诺与日产的联盟就采取了类似的组合策略,只不过涉及股权数字更大,且雷诺对日产管理层的介入程度更深入,以至于在雷诺和日产结盟10年时,日经BP在总结最不具日本气息的日本公司时,日产和索尼并列第一。而戴姆勒集团也是在上世纪末采取了类似雷诺入股日产的方式,联合对象则是克莱斯勒,但那次联合更接近合并,涉及360亿美元的资金在双方分手时变成了180亿美元债务。

推动雷诺日产联盟与戴姆勒集团走到一起的动力,还应该归于2009年全球汽车业的恶性下滑,几乎没有几个汽车制造商不处于亏损状态。戴姆勒集团净亏损26.64亿欧元,营业收入下降了20%,只有789亿欧元;雷诺日产联盟则亏损30亿欧元,营业收入只有337亿欧元。两家都遭遇亏损的巨头联手,无疑是相互借力抱团取暖,这意味着那种传统上巨额收购合并的商业方式,越来越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汽车制造巨头。只涉及3.1%股权的这种轻度资本合作,反而在联盟财务风险上更可控,互换汽车制造的新技术,同时在保留各自品牌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新车款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德国和日本产业界的同业联合行为,在全球化的制造背景下,越来越值得玩味。在戴姆勒和雷诺日产之前,类似的联合早已经出现在了相机界,擅长光学镜头的莱卡早已同电子巨头松下结盟,卡尔蔡司则联手索尼。正如乌尔里希·贝克在《地缘商业与全球化》中讨论的那样:“商业全球化从美国主导的重商主义,会逐步过渡到跨大洲工业国家之间的非竞争性协作。”

尽管财大气粗的戴姆勒完全有更厚的家底挥霍,但是选择雷诺日产结盟,背后充满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憧憬。戴姆勒会把引以为傲的Smart下一代Fortwo与雷诺Twingo车型联合生产,共享雷诺日产联盟的小排量引擎,同时把奔驰的大排量发动机装配给日产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这种技术互换的关系不只局限于双方的轿车,还会涉及商用客车等领域,更会渗透到下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上。戴姆勒2007年就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了18亿欧元经费,2008年更是砸进去了48.9亿欧元,从天然气到人造生物柴油,从纯电力驱动到氢气,戴姆勒几乎涉足了所有新能源技术,而雷诺日产联盟则把研发经费一直控制在35亿欧元上下,新能源问题上只盯着电动汽车。无疑戴姆勒集团看上了日产从日本汽车制造界吸纳的电动汽车经验,更看中了雷诺日产一贯制造小型车辆,在车体轻量化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9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李书福之谋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样本

18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