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日战争遗患解决之“西松模式”

作者:葛维樱

2018-02-25·阅读时长13分钟

50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5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9年10月23日,日本东京,幸存劳工邵义诚(前左二)等与代理律师走向法院 )

申诉者:生命最后一程的逆转

“去年底谈到要不要和日本和解,我们信浓川总共还有8位在世的受害人,到今年正式签下和解协议,只剩下了3位。”常新军告诉本刊记者时有些惋惜,“要是他们能活着看到和解多好。”他今年52岁,是山东乐陵的农民,带头签署了和解条款。他的父亲常树有在1942年被日本兵抓去日本,辗转几个兵工厂做苦役,其中有半年时间在西松建设位于新潟的信浓川。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集体送回中国,早在“文革”期间就患病离世。“我从没想到父亲的经历,还能使我经历这样的事情。”像常新军这样的遗属占了西松案中中国受害者的绝大多数。西松案的补偿金总共包含的人数有在光岛的安野做工360人,新潟的信浓川183人,而劳工本人存世的只剩下十几人。

“这个名单是日本确定的。起初是1993年外务省翻修地下室时发现,被掩盖了,强制华工劳役的文件后来被媒体披露,才得以刊印发行。根据这些原始材料,战时被强掳去日本服苦役的中国劳工名单才留存了下来。”律师付强是信浓川案的辅佐人和证人之一,因为所有的官司都在日本起诉,全部由日本律师代理,中方律师负责在中国的调查取证。这本像最厚的字典一样的大书,以极缜密工整的手写小字,把中国劳工在何处被抓捕,在船上死了多少,到日本逃走了多少,在工场里每天吃多少热量的食物,以及患病或劳累死亡等等所有情况都进行了翔实的记录。1942至1945年被掳至日本劳役的中国人共有3.8939万人,死亡人数6830人,然而把数字回归到现实中却并不容易。

文章作者

葛维樱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书福之谋

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样本

18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