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什么不是“白杨-M”?

作者:宋晓军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45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5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8月28日,当俄罗斯军方宣布在莫斯科时间14时36分试射了一枚公路机动型“白杨RS-12M”(北约编号SS-25)洲际导弹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是更先进的公路机动型‘白杨-M’(北约编号SS-27)?”这个问题就像今年5月9日梅德韦杰夫首次作为俄总统在红场阅兵时,很多人看到了最后出场的“白杨RS-12M”时发出的疑问一样。

“1995年的春天,当可保障俄罗斯多年免遭导弹威胁的建筑物轰然倒塌时,我看到美国人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当时一位美国将军正擦拭因爆破散落在他望远镜上的灰尘,我问他:‘你们为什么不拆除你们位于格陵兰或英国的类似预警雷达站?’他像看着白痴一样望了我一眼,高傲地回答道:‘我们是美国!’”这是曾在俄军总参谋部工作过的维克多·尼·布兰涅茨上校日记的段落,他所描述的是1995年俄罗斯执行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反导协议”,摧毁俄境内预警雷达站时的一个情景。而按照俄罗斯原来洲际导弹的发展计划,1991年12月第一次试射的公路机动型“白杨-M”恰恰就应该在1995年开始部署。但直到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撕毁“反导协议”时,1985年开始陆续服役的300多枚“白杨RS-12M”,仍然还是俄罗斯唯一大量部署具有实战能力的公路机动型洲际导弹,而首枚更先进的公路机动型“白杨-M”洲际导弹一直到2006年10月26日才正式在俄战略火箭兵第54导弹团服役。

1994年,按照美苏、美俄分别于1991、1992年签署的两个“削减进攻性核武器条约”(STARTⅠ、Ⅱ)对数量和多弹头的限制,俄罗斯迫于经济压力只好从现役的6型陆基战略导弹中,选取了射程10050公里的单弹头“白杨RS-12M”大量保持服役(其他的5型不是服役年限太长就是研制地点在乌克兰)。1995年,本来按原计划发展的公路机动型和井射型“白杨-M”洲际导弹的经费却只到位了36%,1996年更是下滑到了20%。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方只好首先将经费向在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研制的井射型“白杨-M”倾斜,这自然就停滞了由莫斯科热能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公路机动型“白杨-M”。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火药

公元320~2008 从炼丹术、战争凶器到和平之花

68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