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绿色方舟农场:寻找“共生”的可能

作者:贾子建

2018-02-25·阅读时长10分钟

8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36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农场创办人梅红伟和他的小儿子梅子蜀 )

家庭

梅红伟的小面包车一般一个月才下一次山,采买山上需要的粮食、衣物和日常必需品。那是农场最热闹的日子,“喊一声‘卸货啦’,堆满了的物品从车上滚下来,女人、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地跑来搬”。这个目前一共有25人的农场包括两对夫妻、7个孩子、6位精神病人和两个孤儿。除了3名在山下小学上学的孩子,对农场中的大多数人而言,采买物品是与山下发生的唯一联系。只是这种清静避世的农场生活近几日被短暂打破:24岁的明圣在出外采购建筑材料时出了车祸。农场里的成年人们不得不开始了在山上山下之间的辗转,除了在医院照顾明圣,还要在交警队、保险公司之间协调。“这种突发事情也是农场建立后第一次碰上。”梅红伟在山下忙了4天,终于得以回到山上。保险公司办理赔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明圣1万多元的医疗费都是由农场的公共基金来支付。因为按照农场最重要的规则——共生模式来讲,成员无论先来后到都是平等的,加入农场也就成了一家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子女教育就都拴在了一起。

农场的25个人彼此都以“家人”相称,这个大家庭之下又被分成了4个小家,分别由农场最初的4位老成员任“家长”。“四家各有侧重,陈燕一家管物品,小记一家管田园,周伟一家管卫生、接待,明圣一家主要做工程。4个小家轮流做饭,每家一天。”梅红伟说。本刊记者到农场时过了晚饭时间,这个位于河南确山县薄山湖水库上游山林中的农场周围已经是一片漆黑的静默,四下唯一的光亮就来自所有人正聚在农场里一起看电影。每周一、三、五晚上是各个小家的开小会时间,二、四、六则是电影之夜。“集体活动所有人都要参加,即使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也不能中途退场,而且电影结束后还要彼此分享心得。”影片都是梅红伟精心挑选的,像《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影片已经放了很多遍,今天的电影是《灵魂冲浪者》,讲述了一个失去左臂的女孩追逐冲浪梦想、战胜自己的故事。精神病人熊敖来到农场已经两三个月,他第一次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讲出了剧情,得到的是所有人赞许的掌声。

文章作者

贾子建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疯狂的礼品

中国最隐秘的人际网络

9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