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爱心妈妈”袁厉害的收养难题

作者:贾子建

2018-02-28·阅读时长11分钟

11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85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贾子建 潘洁)


( 壮壮的养父病逝后,袁厉害主动上门给他送去钱和衣物 )

收养

袁厉害出现在哪里都会引人侧目,这个46岁的女人实在缺乏任何一点女性的精致:惊人肥硕的身躯、黑红的脸膛、一头蓬乱的头发,敞着怀的红棉袄、黑棉裤,脖子上围着极不搭调的蓝围巾,即便在小县城也显得过于不修边幅。“我都好多年没买过衣服了,这还都是人家给的。”袁厉害不以为意,她告诉本刊记者一位亲戚托她跟县人民医院院长说情,手术因此减免了1000多块钱,亲戚就买了身上这身衣服来表达感谢。这种帮着托关系、说情的事对她来说稀松平常。“以前医院没有电脑时更好办,家里穷的找我领着找大夫拍个片子,直接过去说一声就行。”她这几天正感冒,已经在县医院挂了三天吊针,输着液时还有护士跑到病房来找她帮着调解宅基地纠纷。“她就是看见事管不住嘴,马路上看见车辆剐蹭都要搭腔,有时候发生轻微事故,交警居然找她去做双方的和解工作。”与袁厉害认识了十六七年,朋友王丽兰对她这种性格实在感到无奈。但也是因为这副热心肠,袁厉害不仅在县城里积累下丰富的社会关系,还能从中获益:“中介老板最喜欢找我去跟两家谈价钱,人家都信任我,谈妥了买主卖主都给我一些中介费。”

县医院是袁厉害最熟悉的地方,医院里几乎每个医生都认识她,这个小学一年级都没念完、大字不识一个的女人直接告诉医生应该给她开哪种针剂。“都是逼出来的,孩子们经常生病要送去急诊,感冒打什么、心脏病打什么的听多了也就记住了,大夫还教会我给他们扎针。”袁厉害对本刊记者说。从8岁起她的活动范围就在医院,先是跟着有残疾的爷爷在医院门口卖大碗茶,后来带着弟弟在医院门口摆水果摊、卖油条、打烧饼。有个性的名字也是爷爷给取的,跟大姐“袁大口”一样,爷爷是不想让孩子长大受委屈。“厉害本来就性格开朗,在医院门口做买卖跟谁都能说上话,很快就跟医生们都认识了,妇产科就给找了个勤杂工的差事。”王丽兰说。勤杂工的主要工作是帮妇产科处理死婴,袁厉害没什么顾忌,而且掩埋一个还能获得20元的报酬。“有一次我从医院抱出一个孩子去埋掉,突然听见他还有轻微的哭声,给吓了一跳,但是孩子的父母已经找不到了,我就把他留了下来。”这件事发生在1987年,当年的孩子被袁厉害起名叫“海洋”,如今已经出外打工、结婚生子。

文章作者

贾子建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金正日的国际角色

后“冷战”时期的17年执政史

9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