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巴以和谈:低期望值从何而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50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0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8月15日,巴以新一轮和谈在耶路撒冷开启。图为参加首轮谈判的巴方代表埃雷卡特(右),以方谈判代表、司法部长利夫尼(中)和伊扎克·莫勒霍(左) )

8月1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第二轮直接和谈在耶路撒冷举行。双方就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和难民等上届会谈的遗留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和谈的重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7月30日,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发表声明,对巴以领导人的这一“勇敢决定”表示赞赏,并决心为其提供有效支持,在为期9个月的商定时间框架内通过谈判达成两国解决方案。

但几乎无人对和谈的实际收效持乐观态度。2010年的谈判仅持续了3周便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陷入僵局。这一次,他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分歧。这3年中,又有至少4万名以色列人在巴方的土地定居,这令土地划分更为困难。同时,“和谈恢复的外交基础非常模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中东研究员弗赖利克(Charles Freilich)告诉本刊,“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承认自己的犹太国家身份,并提出了‘两大民族分建两国’的方案,巴勒斯坦均表示拒绝,只同意了‘两国方案’,这被美国归为了自己的立场。以色列拒绝了巴勒斯坦以1967年停火线为边界的和谈基础,而美国说这也是他们的观点;以色列拒绝了巴勒斯坦要求其停建所有定居点的要求,美国又说这是他们的理解方式。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同意和谈,主要原因是惧怕美国谴责,而不是对和谈抱有期望”。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0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朱镕基在上海

重温艰难改革时刻

116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