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62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野心的历史:从恶行到美德》 )
威廉·凯西·金现就职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世纪80年代,23岁的他是一位证券交易员,是“野心的仆人”,每天早上5点前就到公司,晚上22点后才回到住处。他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勤奋,推动他的不是对金钱的贪婪,而是一种雄心,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想成为“宇宙的主宰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浮士德博士》到罗伯特·伯顿的《忧郁的解剖》都认为野心是不道德的。伯顿说:“野心是灵魂的溃烂,是隐形瘟疫,是隐秘的毒药,是嫉妒之父,是虚伪之母,是疯狂的病因,它折磨和烦扰所有被它吸引的人。”
马基雅维里肯定了野心的积极作用,他说野心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激情,大自然创造了渴求一切的人类。蒙田则认为野心是人性的一种缺陷,有野心的人“往远处看,因为他们看不到深处”。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0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