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4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60年代的嬉皮士 )
美国歌手王子(Prince)的《佩斯利公园》中,曾歌唱了一个女孩在跷板上欢笑、情人忘却爱之忧伤、没有世俗规则的神奇公园:“……此地准入之法异常容易,只要你肯选择相信,佩斯利公园就在你心里。”在这张鼓动人心的唱片封套上,印着的便是日后风靡男装世界的佩斯利(Paisley)花纹。佩斯利的形状像一颗不断涌动的水滴,或是一个正在卷曲生长的菩提树叶。有人说这种充满曲线、螺旋,色彩变化多端的特殊图案是生育力的象征,也有人说它的雏形是古巴比伦人赖以生存的植物椰枣。所有有关佩斯利花纹的形象比喻,都指向了同一种“生命力”,这也是它能够在时尚领域往复三百年之久的最重要原因。
无论是重磅真丝领带,还是印花西服衬衫与套装,每年的男装周秀场上都会推出有关佩斯利花纹的新鲜图样。它最初的蓬勃,也是源自印度莫卧儿时期的男子披肩饰。但18世纪以后,佩斯利花纹变成了一种女性图案。来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专营棉、丝、染料、茶叶等贸易,当船上的探险家、军事家们将美丽又保暖的克什米尔披肩带回欧洲时,收到了极好的反馈,在1790到1870年的近百年间,克什米尔披肩成为时尚女性在社交场合的最爱。1824年,画家爱德华·弗里德里希·莱宝(Eduard Friedrich Leybold)的一幅穿红裙、着肩披的年轻淑女油画,显示了佩斯利毛毯作为配件的富贵属性。如果你在卢浮宫里欣赏包括安格尔等画家的作品,一定也会在备注中发现,与克什米尔毛毯相伴的妇人,尽是来自名门望族。在当时,克什米尔披肩是绝对的奢侈品,手工编织所花费的时间,和漂洋过海的运输成本,最终都体现在了物价上。这也是以拿破仑为代表的英、法、俄贵族向女性求欢时的最佳礼物:如果你的夫人拥有这样一条毛毯,那就意味着她的丈夫不仅拥有财力,更拥有阅历。自此开始,佩斯利图案也象征着“爱与馈赠”。这种高品位的风尚最终到达了欧洲的各个阶层。
克什米尔(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夹杂在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四国之间,这也使得克什米尔羊毛毯的工艺制作,得以集合多个东方国家的风格特点。中国的“火腿纹”、波斯的“酸黄瓜纹”、威尔士的“梨纹”、日本的“曲玉纹”和非洲的“腰果纹”,其实都是同一种花纹雏形。当对这种毛毯的需求达到顶点时,苏格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垄断了当地市场。由于推广了提花织机(Jacquard Loom)技术,缩短了织布时间,此地成为贸易中心,也因此得名“佩斯利小镇”。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初,佩斯利花纹披肩开始逐步衰落,普法战争致使克什米尔披肩出口一度停滞,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崩溃。廉价的仿冒品横行于世,也让时尚风向开始转舵——当每个女人都可以用几先令买到相同图案的棉披肩时,佩斯利花纹的奢侈价值便不复存在。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0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