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赵宝刚:没有死亡的剧种,死亡的是文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11分钟

72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5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导演赵宝刚 )

属于导演赵宝刚的关键词有两个:造星,暴脾气。前者毋庸置疑,后者至少在面对记者时,赵宝刚不是这样,一方面他有自己一套强大的逻辑,所有回答都旋绕在那个逻辑里;另一方面他又听任我们摄影记者的摆布,叫躺就躺,叫坐就坐。做过演员的赵宝刚肃然时脸色很“黑”但如果一笑两颊会堆起两个圆团,像小孩子的表情,这种特质让很多演员畏他如虎。

从事电视剧行业30年,自己开办影视投资公司12年,至今编制仍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中国电视剧史上众多辉煌的篇章中都有他的名字,他自己的人生也因这个职业一波三折。

上世纪70年代,16岁的赵宝刚进入北京钢铁厂担任一名翻砂工。“我没有理想,理想就是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他坦白告诉本刊记者,为了离开工厂,他学英语、国画、表演、乐器……因为有人称赞他形象、嗓音均不错,1974年,音乐学院招收“工农兵学员”,厂里不通知他复试。1977年他又报考了音乐学院声乐系,恰好那阵声带出了问题,于是作罢。1978年,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简章上注明18~22岁,当时他23岁,没敢报名,“但那时候怎么说,就是老实、实诚”。直到1980年进入电影学院在职培训班,艺术大门才算向他打开。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投资人与买手背后

中国电视剧30年盈利模式之变

9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