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8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侠客替天行道、文人普济苍生。穷经皓首的读书人心中也有自然翻涌出的侠义情结。古代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六艺”,射箭技术排行第三。百步穿杨的功夫虽然能远距离地取敌首级,终是没剑术“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潇洒。以李白洒脱傲岸卓然不群的个性,练习剑术是必然举措,想来不会是花架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这极可能是自小就打下坚实根基。事实上的情形是,成年后的太白先生“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李白没参加过唐朝“高考”,希望诗而优则仕能够自己赚钱买花戴。一番游历拼出“谪仙人”的诗名,但最终只做了文学侍从一职。很显然,他不甘心也不安心做一名书写主旋律的御用文人,“举杯消愁愁更愁”,不得重用因而郁郁寡欢。55岁那年的秋天,太白先生好像明白了人脉基础才能够决定上层建筑,于是一头扎进了永王李璘集团。结果却是毫无悬念,被狠狠地呛了几口水,差点一辈子被流放。或许他自己认为是顺势而谋,而在敌对势力眼中却是逆势而动。尽管悬腰长剑从未为济世而出鞘,却也不能抹煞他的旷世才名。白居易在后来感慨“才矣奇矣,人不逮矣”,大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去”的无法相惜恨。
相较于李白,命运对白居易实在优厚得很。前者虽做过文学侍从,晚年时候却是寄篱生涯;后者青年时登科及第,人世中期的官场虽突起波折,但好歹也是为官一方,晚年更有“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这等看得见的幸福。白居易心中也有把精钢利剑,“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只是这把剑随着年岁的渐增而“剑匣尘埃满”。岁月不仅钝了剑锋还磨砺去了剑手的雄心,开始时候“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这般兼济天下,后来就搞些小众沙龙,奏奏《霓裳羽衣曲》,听听歌妓清唱《杨柳枝》。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