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子建
2018-02-25·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333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朗诗中山绿郡别墅效果图 )
重建社区
从“小区”到“社区”不是一个字的区别。伴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20年时间里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商品房小区早已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社区”更多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美国社会学家费舍尔认为,社区是指一群有很多相似社会背景、个人背景的人,经过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一种彼此了解并相互接受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从1887年滕尼斯提出“社区”的概念后,社会学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就层出不穷,但都没有丢失两个基本特征: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一群人,这群人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纽带。
按这两个要素来分析,中国人对“社区”并不陌生。传统乡村中,村民通过血缘、亲缘关系聚居,共同的生产劳动、生活习惯,甚至宗教信仰创造着村落的归属感。20世纪90年代以前,城市居民工作在同一单位,又住在一个单位大院里,相似的文化水平、工作与生活方式创造出另一种密切的邻里关系,以及基于单位的认同感、归属感。以20世纪90年代为节点,伴随住宅的商品化,搬出单位大院的住区居民以改善居住条件为第一要务,目前大部分小区都是混居状态。“同质性低,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同,邻里之间很难形成良好的交往。交往是形成认同感、归属感的前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显洋对本刊记者说。
发表文章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