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传说中的水浒

作者:王小峰

2018-02-25·阅读时长4分钟

15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44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剧照 )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从民间故事和市井评书中演绎过来的,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史实,一些历史人物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久而久之就成了传说与传奇,后人根据这些故事整理成了小说。与另外两部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不同,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前,就已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了,即使后来成书,关于这两部书里的人物故事和传说就一直没有停止演绎过。这样,两部作品的文学艺术再造空间也越来越大。它们源于评书,又归于评书。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北方评书,水浒故事一直是评书艺人表演的重点。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都说过水浒。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少堂、王丽堂毕生最大成就就是说水浒系列人物。

田连元先生说:“《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具人民性。《水浒传》是一个社会横断面,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所以人们爱听《水浒传》是因为它更有群众基础,反映了群众生活。此外更重要,更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歌颂的是一帮绿林英雄。”水浒故事演绎多于史实,是开放式的,这便于后来人们不断往里添加故事。而《三国演义》当初流行于市井的评书故事已经在文学价值上达到了一个巅峰,人物性格、故事脉络都非常饱满了,后来可演绎的空间不大。《水浒传》的文学成就远远不如《三国演义》,因为它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水浒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先天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这就为后来人们不断加工改变提供了极大创作空间。每一个说书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丰满这个故事。从这一点讲,水浒故事就像一只变色龙,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着它的色彩。

由于四大名著的影响,都先后两次被拍成电视剧。第一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由于过于忠实原著而招致不少非议,与其说花不少钱拍了一部电视剧连环画,还不如看原著。但是第二版电视剧出来后,《红楼梦》主创压根没把心思放在如何拍好这部剧上,几乎骂声一片。二版《水浒传》也同样招来不少争议。与《红楼梦》引来的争议不同,电视剧《水浒传》的创作还是很用心,至少还有些想法,但是仍然拍得乱七八糟。这说明,改编经典名著,仅靠用心还不行,还要吃透才行。尤其是用当代新的传播媒体来展示这些经典,与过去在茶馆剧场展示经典有很大不同,过去名著以民间艺术在公众中传播已经固化成审美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影视剧的再现不是简单地按照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就可以满足受众需要的。

文章作者

王小峰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传说中的水浒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

16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