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消防:救援技术的传承困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6分钟

54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8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四川高级工程师李国辉 )

地震发生后1小时,四川消防总队得知震中位置后马上派出首批约60人的突击队前往汶川救援。仲健看着地图上9个地区的支队或大队联系不上,通讯中断的地带沿“东北—西南”走向长达数百公里,“我当时就感到这些地区凶多吉少”。

各地的灾情接踵而至,仲健不断指挥部队奔赴不同的受灾地区,“然而灾情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消防部队这样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仍然是杯水车薪。整个救援共调动总队部队4500人,已经达到我们调兵的极限”。成都支队将800多名队员全部投入都江堰,然而当地需要救援的地点多达150处,“我们的兵力不足,不得已只能选择人口集中的学校和医院等地展开救援。为了突出重点,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需要救援的150个地点中,指挥部只能选择76个展开工作,“因为消防部队具有专业的救援装备和技能,一些高难度的救援任务只有依靠消防部队,这次地震点多面广,更使我们的兵力分配捉襟见肘”。

“我们在映秀只救了41个人,但全都是埋在废墟深处,需要消防的专业人员和设备才能实施救援的。每救出一名被困者都至少需要3个小时,有的长达两三天。面对这样的施救难度,非专业人员是无法处理的。”四川消防总队战训处副处长谢百洋说。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保卫股市

救市的行政与市场途径

6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