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公子的背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5·阅读时长2分钟

37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1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有点背。本来“秦昭王闻其贤”被请去做了相国,可是手下人聒噪说其是外人,怕凡事“先齐而后秦”。秦王耳根软,于是不但革掉了孟尝君的职务,而且还打算革他的命。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故事就这样新鲜出炉了。其中的曲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经过那名宠姬在昭王耳旁一番枕边春风的劲吹,孟尝君才得以脱逃。而42年后的信陵君,也是在一名女子的帮助下,却完成了一起“王霸”大业熠耀千秋。相较于后者,命运的确是对孟尝君开了一次让之很受伤的玩笑。出逃事件衍生出的“鸡鸣狗盗”,这对于一名纵横大家来说不能不说是块醒目疤痕,还总也抚不平。

孟尝君“窃裘”是为了自身不做无谓的牺牲,而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则完全是站在国家安危的高度置生死于度外。楚赵唇齿相依,鉴于当时的大环境,信陵君才会用魏国的手来抚慰赵国的疼。“窃符”故事里的那位女主角,魏王的宠妾如姬为报杀父之仇托关系找门路却三年而不得,后来“如姬为公子泣”才了此心愿。魏无忌消了如姬的仇,如姬受人之恩“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只是一直没这个机会。可见好事得常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如姬偷得兵符,魏公子完成旷世壮举,俩人的故事却在太史公笔下戛然而止,让人多少有些唏嘘,有如心痒难搔。

如果魏无忌救赵之后领那十万大军挥师倒戈,魏国易主历史改写。果真如此,只怕就赢不得李白“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那一番美誉。作为一名军事家,信陵君却不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历来帝王家多是东风西风两股势力,总有一股不是踞了上风就是落了下风。其实在救赵之前太史公就先抑后扬地讲了个精彩故事。说魏王与信陵君下棋,忽传警报疑是赵国犯境,“王恐,心不在博”,唯信陵君“复博如故”,解释说只是赵王打猎。把自己的情报网络完全暴露在赵王眼皮下,结果导致“是后王畏其贤能,不敢任之以国政”。魏王对信陵君唆妾窃符假传君令击杀魏将一系列动作十分恼怒。“公子亦自知也。”于是遣兵回魏,自己却久居赵国。后来秦攻魏国,魏无忌“屈驾归救魏”。在魏无忌眼里君不同于国,魏王想跟无忌过不去,无忌却一直想跟国家过下去。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美国模式如何持续

政府信用降级与全球震荡

79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