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芝加哥期交所玉米走势 )
这个夏天,虽然天灾不断,大宗商品却很少有爆发性消息。除了猪肉和CPI数字,粮食和基础工业原料均归于平静,再也没有了上涨的动势。经过了近3年的牛市,大宗商品的供应是否会出现逆转?
美国玉米的“跳水”几乎没有征兆,虽然6月中旬开始市场已经变得疲软,但价格波动仍在4月份以来的相对高位,6.2美元/蒲式耳以上。这是历史上罕见的高价区域,只有在2008年的粮食恐慌中芝加哥期交所的玉米才创纪录地摸高到8美元,这次期价在6月初达到过7.99美元。此前,玉米的价格从未在这么贵的价格区间运行1个月以上,这次则是3个月,提醒投资者粮食的供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那时候分析师还发出了警告,为了让接近警戒线的玉米库存能够维持到收成时节,玉米价格必须维持在高位。但6月30日,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粉碎了这一预期,在爱荷华、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等农业大州,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大得出人意料。美国总种植面积达到9230万英亩,是“二战”以来第二高点。
早在今年3月,美国农业部针对8.6万农户做过调查,当时统计结果是美国农户今年大约播种9220万英亩玉米作物,较上年水平增加4.5%。可随后的天气状况却太糟糕了,东部和大平原地区的玉米种植带连遭暴雨,播种不得不推迟,有些地方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6月初农业部还有预测,1.6%的种植者将不得不放弃播种玉米的计划。可在6月末,预测者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农场主们不顾洪水泛滥,土壤泥湿,几乎是在不可能的状况下完成了玉米播种。在高涨的价格面前,连不利的天气也退居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人定胜天的一个例证。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