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青铜:器物、技术与精神

作者:魏一平

2018-02-24·阅读时长15分钟

10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555个字,产生7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河南博物院里展示的商代青铜冶铸模拟场面 )

青铜器是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朵奇葩,虽然出现的时间晚于西方,但却选择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中国,早期西北地区出现的青铜器带有明显的草原风格,但青铜传入中原之后,却迅速成为礼乐制度的符号,对完善中原地区的礼制、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

最早的青铜器

人类发现铜的过程大概有些偶然。在自然界中,铜以两种天然状态存在,一是纯铜,又称红铜,数量极少,可以像石器那样直接锤打成器。迄今所知最早的铜器基本都是由自然铜直接打制而成,比如发现于土耳其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钻孔珠、方形的扩张锥及别针等,伊朗的一颗小铜珠,是用4毫米厚的铜片卷成的,其质料也是自然铜,年代大概都在距今7000至6500年前。另一种是含铜的矿石,纯铜非常稀少,但在铜矿石中,一种名叫孔雀石的矿物是最常见的,一般呈翠绿色,色彩鲜艳夺目,极易被发现。孔雀石经常与自然铜一起出现,人们用木炭烧制以后便炼出了铜。

文章作者

魏一平

发表文章9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62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寻找中国之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

145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