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话剧《家》:对现实主义的重新叩问

作者:石鸣

2018-02-24·阅读时长8分钟

5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1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话剧《家》剧照 )

有的人是来看蓝天野、朱旭。两位老前辈都已耄耋之年,这次是退休后重新出山,在剧中一位扮演冯老太爷,一位扮演高老太爷,戏份儿并不多,第一幕和第三幕各有两处,但却被认为以精湛的表演撑起了整场演出。“他们二位的戏,现在是看一场少一场了。”许多人这么说。

有的人是慕巴金之名。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经过电影、电视剧数度改编,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家》。

然而,《家》作为曹禺的剧作,相对于他的其他几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却是被演绎得比较少的。去年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时,人艺推出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四部剧的纪念演出,其“第五部经典”《家》却未有机会展演。2007年庆祝中国话剧诞生百年时,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编选了20卷《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在曹禺新中国成立前的5部作品中,唯独《家》没有入选,为此还引起了学术界对《家》的艺术价值的讨论和争议。一部分人认为,不能因为是改编自小说,就否认《家》作为剧作的独立价值。

文章作者

石鸣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郭美美戳破了什么

红十字会危机与艰难的信用重建

80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