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2-24·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3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台湾艺术家姚仲函的《我会坏掉》(声光装置,电子设备、荧光灯管),2010~2011年 )
维度
作为中法媒体艺术的交流展,策展人反复被问到一个问题:两地艺术家的作品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中方策展人颜晓东说,2010年他在比利时参与策展“完美幻觉——中国、比利时媒体艺术交流展”时,也有类似的提问。“如果一定要对比,我觉得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很多有一种戏剧性在里面。我不是指情节,而是艺术家对媒体的应用方式、形式转换以及审美态度。中国和法国的新媒体现实不一样,法国的特点是生态更丰富,贯通性比较好,比如音乐、文学尤其是剧场文化非常发达,有些东西就是在这种跨领域的交叉当中产生的,另外艺术家之间的交叉合作也比较多,一个做行为艺术的人可能和一个做装置的人碰撞出火花,然后一起创作展示。这次的很多作品都能反映这个特点。”他说。
皮耶瑞克·索林(Pierrick Sorin)的4件《迷你全息剧场之伟大的科学发明》糅合了全息技术创作,艺术家通过各种特效、不同的角色和表演向电影大师乔治斯·梅里耶致敬。他搭建的“光学剧场”借鉴19世纪表现鬼魂浮现之景的舞台特效,将影视人物投射在迷你布景中,从“个人面部整容师”、“真人隔空幻移术”到“在黑胶片上跳舞的男人”,那种略带忧伤的滑稽有法国喜剧的影调。安托尼·施密特(Antoine Schmitt)的《黑色像素》是一件室内装置作品:无数跃动的光像素点投射到挂有黑色画布的展厅墙面上,构成不断变换的图形。像素点在墙上四处游荡,唯独巧妙地避开那一小块黑色画布。艺术家以这幅作品纪念自己的第一幅成名作品——《白色像素》,同时也是向大师马列维奇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致敬。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2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