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生物多样性也具有审美价值

作者:贾冬婷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72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57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三联生活周刊:在大众眼里,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随便种点什么下去都是绿的。为什么十几年前你和马悠博士要将这里作为天籽的基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干预?

李旻果:不知道你在飞机快要降落时注意没有,从上向下俯瞰,西双版纳遍地都是绿色“指纹”,一圈又一圈,这些都是橡胶树,已经成为一个植物行为艺术了,但这是大地悲剧。“西双版纳”这个名字意为12个坝子,每个坝子周围都是山丘,以前山丘上都是神林,现在都不复存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海拔1000米以下都陆续变成了橡胶林,为了割胶方便,就在山上一圈圈地环着种。现在我们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但是代价是什么?这里一到冬天就是一片焦黄,全是枯枝和落叶。景洪1954年雾日为184天,但到了2005年仅有22天。纵向对比,你会发现,西双版纳的物候、气候,已经完全变异了。研究表明,天然热带雨林转化为人工橡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短短的30年过去,这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就消失了70%多的雨林,这非常令人震惊。更严重的是,依附于水源林、寨神林、薪炭林等森林环境,千百年维系着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生态传统,都在大规模单一种植的浪潮下分崩离析。曾经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傣族家庭园林的消失就是一个悲哀的例子。

说西双版纳种什么下去都是绿的,没错,但这是表面的绿色,或说是我们说的“林相”非常单一。就像面相代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样,林相单一就是被大量先锋植物入侵的结果,很疯狂,很容易引起火灾。这种懒惰地等待森林自我复原的方法,只能用在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林子里,它可以像生态走廊一样,让物种传播,在这种环境下,才可以像以往老百姓做的轮歇地一样,砍了能再长。但现在人太多了,砍了永远不歇,一直作为草场放牛,栽种旱稻,或者把它烧了,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良性循环,主动干预,积极有效地让物种回到山上,把热带山地林修复起来。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怎样诗意居住

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和他们的房子

14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