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威廉·莫里斯的红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6分钟

9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1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威廉· 莫里斯 )

家安在何处?

1859年,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简·伯顿(Jane Burden)在牛津结婚了。新婚夫妇很年轻,新郎25岁,新娘不过19岁。新郎长了一张宽厚和蔼的脸和一头蓬乱的卷发,被他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朋友们取了个绰号“托普茜”(Topsy)。这个词本来就有“乱糟糟”的意思,那时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已在英国出版,书中有个一头卷发的黑奴女孩也叫“托普茜”,朋友们便把这个女孩气的名字送给了他。他终生的挚友、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为莫里斯画漫画,总是要夸张他这头乱发。

这个身材强壮的小个子在4年前从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毕业。在牛津他遇到了伯恩-琼斯,二人创建了“伯明翰小组”,吸收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加入进来,这些人后来在文学、艺术、设计上各有建树。小组类似于中世纪的兄弟会组织,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复兴中世纪的诗歌、文学、建筑、绘画,渴望发起一场“推翻当今时代的圣战”。不久他们结识了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拉斐尔前派运动旗手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他们奉拉斯金的著作为圣经。拉斯金在《威尼斯石》中把中世纪艺术说成是“表达人们的劳动欢乐”,中世纪工艺表达了“社会的快乐与一致精神”。这激起了莫里斯的传道士热情,渴望恢复工艺传统。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怎样诗意居住

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和他们的房子

14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