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70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有人说《北京青年》就演员阵容而言简直就是北京中老年,几个加起来都100多岁的男人,动不动就嚷嚷“重走青春路”玩点儿离家出走。纯粹的北京土著青年是不是这么没劲我不知道,北京中老年倒要生动有趣得多。
我们部门唯一的北京土著是位50岁出头的女同志。按照常规,似乎可以叫“阿姨”或者“大妈”了。可她身上散发的精气神、流转的眼波、满面笑容传递的正能量对这两个称谓产生了抵制,于是大家都暧昧模糊地叫“姐”或者“老师”。S老师也很享受,比如我妈有次见到她,评价说“我看你也就40岁吧”,本来困得眼皮打架的她一下子精神抖擞亢奋了一路。
S老师常常说起年轻时候的事儿,高中的时候常常和一个要好的同学以复习之名结伴去老西单吃馄饨——全班就她俩没考上大学,剩下的还好多上清华北大的,所以S老师一直不太好意思参加同学聚会。我们见过的一个她的同学在一大公园做中层管理人员,托了她的关系进公园都没买票,还划了两个小时的船。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