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上证指数半年来走势 )
又到了“五穷六绝七翻身”的时节,A股也一如去年,积弱到了极点,一连几个交易日沪市成交均在千亿元以下,连股指上下波动也是有气无力,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沪指只在狭窄空间波动,日均幅度不过1.5%。如此冷清的市场,多在大底出现的前夜出现,这似乎预示着市场又进入了“黎明前的黑暗”。高盛近期便预测,A股可能上演“黑天鹅”事件,被压抑太久的市场今年或将出现“疯狂上涨”。
A股大底来临的理由相当充分:自从沪深300指数发布以来,市场曾出现过两次绝佳的投资机会,一次是2005年的沪指998点,那次沪深300曾创造出最低12.8倍的市盈率;另一次是2008年的沪指1664点,那次沪深300指数曾创造出最低12.51倍的市盈率,这也是迄今为止,该成份股平均估值数据最低的一次。而现在,根据Wind数据,2011年5月6日、13日、20日这3周时间,沪深300指数分别为13.92倍、13.92倍、13.9倍,已经连续3周低于14倍。若就市场总体水平而言,A股整体估值水平甚至更接近历史大底,5月20日沪深300的13.9倍市盈率排名历史第20位,上证A股的市盈率则为15.07倍,排名第九,在其前面的低估值均为2008年底的数据,2005年市场大底时沪市整体市盈率达到17倍。这还是静态看待当前市场的盈利能力,若动态地看,如果2011年沪深300上市公司利润增长20%,那么目前点位对于2011年的市盈率为12.4倍,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估值。这还是一个颇为保守的预估,实际上,2010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为1.66万亿元,2009年该数据为1.19万亿元,同比增长39%。今年一季度,增幅虽然有所回落,仍超过了25%。
市场积弱如此,背后的理由不胜枚举。道德风险有之,上市公司多年治理,问题有增无减,令投资者灰心;新股发行不断,资金面捉襟见肘;国际板、新三板的设立日益临近,未来预期迷茫。宏观经济上,更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A股所处的环境几乎可以用利空环绕来形容:物价上,4月CPI略有回落,5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回落,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却显示,5月上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较4月下旬扩大,而且连续3期全面下跌的蔬菜价格出现反弹。另外,生猪收购价格年率大幅上涨近60%。真是一个水瓢才按住,另一个又浮起。部分分析师认为6月份翘尾因素可能会使通货膨胀超过6%。物价涨则宏观调控便不可能松动,紧缩政策仍将持续。央行年内已经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当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的历史高位,而负利率的持续存在也意味着未来加息空间仍然存在,楼市调控还将继续。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