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青城山

作者:魏一平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63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81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青城山泰安古镇的村民们大多选择了统规自建的方式修房子,农家乐的重建比普通农房重建更具挑战性 )

成都草店子车站,也是成都的旅游集散中心,拉客的小贩追逐着每一个前来买票的人:“去北川吗?去汶川吗?带你去最好的地震旅游点。”从这里乘车到都江堰,走成灌(成都至灌口)高速只需50分钟。这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路正是去年最为繁忙的救灾通道,现在却车辆稀少,一度暂停的收费站也已恢复工作。

进入都江堰,忙碌打破了平静。这个昔日安静的旅游小城,几乎变成了一片大工地。拉建材的大型货车塞满街道,飞扬的尘土遮盖了绿树,随处可见“抓进度、保质量、加快拆危重建工作”这样的横幅。偶见几座尚未拆除的危楼,白墙青瓦,依稀可见曾经的典雅,而今却人去楼空,只留得几间底层商铺还在营业,赶在拆除之前能挣一天算一天。

泰安古镇位于青城后山,也就是现在的青城山镇泰安村。跟去年本刊记者到这里时一样,46岁的周太军还住在味江河边自己搭建的棚屋里。借着以前用来供游人休息的长廊,用木板和塑料布围起的棚子里住了6户人家。为了方便重建,他们没有搬去17公里之外的板房区。“冬天冷吗?”周太军笑着亮出自己发达的肱二头肌,“身体结实,不怕”。他还是那么乐观,尽管地震夺去了他所有的财产。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魏一平

发表文章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2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四川精神进行时

中国重建模式与制度变迁

63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